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重庆开州的陈女士(化名)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七日——她的气管软骨在撞击中彻底断裂,气道塌陷超过90%,仅靠一根气管插管维持呼吸,辗转三家医院均被告知“手术风险极高”。最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团队连夜紧急手术下,这场“气道保卫战”取得圆满成功。目前患者已能自主呼吸、正常发声配资栈,亲手写下感谢信致敬医护团队。
7天前,陈女士骑电动车与三轮车相撞后重伤倒地,当即出现呼吸困难、颈部和胸部大量出血。当地医院紧急气管插管后勉强维持生命,但CT显示气管软骨断裂并塌陷,断裂的软骨碎片像“倒塌的支架”堵塞气道,随时可能窒息。随后转诊至万州某医院,专家会诊后认为手术难度极大,建议立即转往重庆主城。
紧急关头,陈女士被紧急送到重医附二院。耳鼻咽喉科接诊后立刻开启急危重症绿色通道,组织专家团队紧急会诊。“患者气管结构已严重破坏,右侧喉软骨骨折,环状软骨撕裂,相当于呼吸道的‘承重墙’垮了,必须实施喉气管重建手术。”耳鼻咽喉科康厚墉教授解释,此时患者插管已持续一周,肺部感染风险激增,必须在48小时内手术重建气道。
8月15日晚八点,由耳鼻咽喉科康厚墉教授、周翠英副教授、刘虹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迅速开展急诊手术。无影灯下,医护人员精准操作,历时3个多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少,气管结构重建得很成功。术后患者没有呼吸困难,也没出现声音嘶哑,顺利转到普通病房。
术后第二天,陈女士成功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发声功能未受影响。经过一周康复,她已能正常交流、进食,出院前写下:“感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据专家介绍,闭合性喉气管外伤虽罕见却极其凶险,死亡率超30%。此例手术的成功,得益于喉气管重建技术的精准应用——通过吻合断裂软骨、松解狭窄段,既恢复气道通畅又保留发声功能。目前该团队年均完成10余例同类手术,成功率达95%以上。
专家简介康厚墉
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导、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
门诊:每周二全天(江南院区);每周四上午、周五上午(渝中院区)
擅长:人工耳蜗植入、功能性全耳再造、鼻整形与永久性面瘫整形手术、颅底外科手术(听神经瘤切除、颈静脉球瘤切除、经鼻颅底外科手术等)以及耳鸣与眩晕疾病的外科治疗;在血管性耳鸣与梅尼埃病等疑难疾病诊治处理均有系统研究及国内外独特发现;在助听器验配与听力康复技术方面造诣颇深;国内唯一组团进行语前聋青少年与单耳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言语康复工作;在上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方面也有建树。每年门诊患者超过7000人次,手术超过500台次,高难度四级手术量超过一半。近10年累计完成高难度耳科手术、整形手术超过6000台次,其中耳硬化症、人工耳蜗植入、中耳显微手术、功能性全耳再造手术及颅底外科手术、耳鸣/眩晕外科手术量均稳居全国前列。
周翠英
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门诊:每周一(江南院区);每周三上午(渝中院区)
擅长领域:擅长耳鼻喉变态反应性疾病及中耳疾病,尤其是过敏性鼻炎及分泌性中耳炎;耳部及鼻部微创手术;眩晕诊治;声带显微手术;以及头颈疾病诊治等。
刘虹: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
门诊:每周四(江南院区);每周一(渝中院区)
擅长领域:头面颈部肿瘤的常规及微创治疗,如颈部良恶性肿瘤的手术;喉显微手术、保留喉功能的喉癌及下咽癌根治性手术;口咽癌根治性手术;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的鼻内镜手术及开放性手术;保护面神经功能的涎腺肿瘤切除术;各类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微创和开放性手术;颈淋巴结清扫术及头颈部缺损的修复重建手术。对变应性鼻炎/咳嗽变应性哮喘、鼻中隔偏曲、脑脊液鼻漏修补等有一定造诣,熟悉各类中耳炎的手术及综合治疗。有丰富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从业经验,每年参与手术1200余台,其中四级手术1000余台,年门诊量5000余人次。(资讯)
(文/向秋月) 配资栈
铭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